葛原生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,终于在2022年实现琉璃瓦的一次性烧制成功。
仔细观察孔雀蓝琉璃瓶,端详其色度。
精心加工泥料,好的泥料才能成就好的作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加工琉璃泥片,为制作精品打下坚实基础。
细修坯件力求作品完美呈现。
手工压模是作品完美与否的关键。
每一次迎接琉璃出窑都满怀激动和期盼。
仔细为琉璃瓦上釉确保其颜色均匀。
一件炉渣琉璃工艺品需要选料、上釉、烧制等十几道工序,葛原生向女儿传授炉渣变琉璃的核心技艺。
琳琅满目的琉璃作品都凝结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。
8月1日,在太原市葛原生珐华琉璃工作室,83岁的葛原生完成了客户定制的琉璃匾额,葛原生是国家级非遗苏氏琉璃的第七代传承人。
太原苏氏琉璃曾是北京皇宫指定的琉璃瓦烧制基地,葛原生与琉璃结缘纯属偶然。1979年,为恢复和传承琉璃技艺,太原市在当时的郝庄公社开办琉璃厂,葛原生负责筹建并担任厂长,便邀请来太原苏氏琉璃第六代传人苏杰传授技术,并拜其为师,成为“苏氏琉璃”唯一外姓嫡传弟子。
苏氏琉璃最著名的釉彩当属“孔雀蓝”,这种釉彩的烧制难度极大,曾一度失传。葛原生潜心研究,经过26年近千次试验,终于破解“孔雀蓝”配方,掌握了利用现代化工原料以及矿物质炮炼“孔雀蓝”的工艺,使失传百年的“孔雀蓝”重现昔日荣光。
注重创新,让苏氏琉璃绽放流光溢彩的瑰丽。葛原生一次次在煤渣里“千挑万选”,一次次在失败中“汲取经验”,终于做成了第一个炉渣琉璃作品——树木。之后,假山、珊瑚、笔架……在葛原生的手中,废弃的炉渣,耀闪出夺目的斑斓。
寻求突破,使苏氏琉璃展现历久弥新的生命力。以往的铅釉黄琉璃瓦需要经过两次烧制方能完成,葛原生潜心研制成功了将铅釉黄琉璃瓦一次性烧制完成的工艺,此举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、能源成本,最关键的是解决了琉璃瓦掉釉褪色难题。
著书立说将技艺传承下去。葛原生把四十余年琉璃制作的心得经验整理成约15万字的《葛原生琉璃文集》,希望让更多年轻人关注琉璃,走出一条苏氏琉璃创新发展之路。(本版摄影:王瑞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