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资讯 > 详情
北京对北三县意向投资额超千亿

读创   2023-08-03 10:45:55

本报记者 赵鹏

近十年来,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“牛鼻子”,发挥“一核”辐射带动作用,强化与津冀协同联动,推动协同发展战略在京津冀共谋“一盘棋”不断迈上新台阶。


(资料图)

记者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宣传活动获悉,城市副中心以每年千亿元投资强度拉开城市框架,运河商务区已吸引注册企业约2.2万家,通州与北三县间意向投资额已达约1080亿元。与此同时,3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已在雄安新区注册,京津冀铁路、高速公路总里程双双超越1万公里大关。

减量提质 北京退出制造企业3000家

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已实现减量提质。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,制定实施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,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.44万件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,科技、商务、文化、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.7%上升至2022年的65.6%。

为了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“组合拳”,北京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约3000家,疏解和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,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断优化,8所市属高校在五环路外建设新校区,15家市属医疗资源向外布局。

核心区人口、建筑、商业、旅游“四个密度”稳步下降,建成一批公园、绿地和城市森林。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约9000公顷,建设提升便民服务网点7700余个,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%的目标,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,北京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,在疏解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。

北京支持雄安3所学校项目即将开学

自设立雄安新区以来,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分内之事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。京冀两省市签署两轮支持雄安新区战略合作协议,推动公共服务、科技创新、交通等重点领域任务落地见效,助力雄安新区提升综合承载能力。

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北京市以“交钥匙”方式全额投资在雄安建设3所学校、1所综合医院,建成后由北海幼儿园、史家胡同小学、北京四中、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。眼下,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3所学校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,将于9月开学,医院项目将于9月竣工交付。

“钥匙”虽已交,支持会继续,京雄双方已签订办学办医支持协议,支持做好教师、医生、护士招聘和培训工作,通过派驻优秀管理团队进驻、加强资源共享等,支持“三校一院”提升办学办医水平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北京40余所学校、5所医疗卫生机构会持续对接支持雄安新区相关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。

不仅如此,为了支持符合雄安新区功能定位的创新资源在雄安新区集聚发展,北京加快推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选址等工作。3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注册。17家市管国企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100余个,涉及基础设施、城市运营、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,加强拒马河生态环境治理,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。

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,京雄直连直通的交通体系初步成形,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,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时间缩短至50分钟,从大兴机场最快19分钟到达雄安新区,雄安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。京雄高速公路(北京段)六环至市界段已于去年年底完成通车,今年将全线通车。

副中心每年千亿投资拉开城市框架

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。坚持“一年一个节点、每年都有新变化”,保持每年千亿元投资强度,有序拉开城市框架,第一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副中心,环球主题公园盛大开园,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成为市民新打卡地,广渠路东延串联“主副”城区,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、东六环入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正在全面提速。

如今,人大附中、首师大附中、北京学校等17所优质学校入驻副中心。友谊医院、北大人民医院、安贞医院等5家三甲医院陆续落地,副中心承载力和辐射力稳步增强。

伴随着优质资源要素不断集聚,行政办公、商务服务、文化旅游、科技创新等3+1主导功能持续加强,正推动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市属国企、民营企业及跨国企业总部等资源落地发展,运河商务区已吸引注册企业约2.2万家,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,国家级的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。

通州与北三县间意向投资超千亿元

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。两地跨界道路通达性不断提高,已建成对接道路10条、跨潮白河桥梁5座;北京首条跨省市地铁平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。北三县至北京国贸地区通勤定制快巴试点开通,进一步提升了通勤的便利性。此外,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已实现旅游通航。

自2019年以来,连续四年举办了北京通州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,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、意向投资额约1080亿元。

北京潞河中学、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开展合作办学,中日友好医院、16家央属、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持续推进合作,河北燕达医院在朝阳医院等支持下,已成为三甲综合医院。

北京对天津投资到位资金超1.2万亿

京津双城联动同样不断深化。京津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产业、科技、生态等专项合作协议。北京对天津投资项目累计超7000个,到位资金超过1.2万亿元。

天津港在北京朝阳等区设立服务窗口,延伸港口和口岸服务功能;搭建京津冀港口智慧物流协同平台,建成全球首个“智慧零碳”码头;开通运行天津港至北京平谷集装箱班列,京津冷链物流园投产运营;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码头建成。

与此同时,京津城际精准实施“一日一图”,运输能力不断提升。通过强化创新生态培育,两地还在推进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合作,共同发力园区建设。

京津冀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均超1万公里

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为统领,带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。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,京张高铁、京雄城际、京唐城际、京滨城际及京廊、京保、京涿通勤高铁等陆续开通运营,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到10933公里(较2014年增长38.3%)。京昆、京秦、京礼、京雄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总里程10880公里(较2014年增长36.3%),京津雄半小时通达、京津冀主要城市1-1.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。

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,蓝天、绿水、净土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展。2022年,京津冀地区PM2.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超63%。

三地间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。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700余家,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200亿元。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、天津滨海-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分别达1000余家、4000余家,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服务器上架规模已达32万台。“北京研发、津冀制造”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,京津冀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1117家,培育带动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9000余家。

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进展,三地百姓正共享协同发展成果,200余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273所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,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职教联盟、22个京津冀高校发展联盟。5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6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,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京津冀313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。京津冀4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,7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。北京市及通州区市区两级与廊坊北三县近3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地域办理。179项“同事同标”政务服务事项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实现“无差别受理、同标准办理”。

相关资讯